連云港市工業投資集團成立十年來,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改革重點方向,將國企改革作為驅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著力打造以產業投資為核心,產業園區、產業金融、能源產業為三極的“一核三極”經營格局。
聚焦新興產業 延展產業鏈條
工投集團聚焦新興產業,主動融入全市新材料、新醫藥、石化等重點產業,布局,全力推進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在國企隊伍中勇當先鋒,以實際行動推動產業升級。
優化產業投資,積蓄發展勢能。工投集團優化投資體系,加快布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擴大有效投入為牽引,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持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重點推動核電7、8號機組、豐益氯乙酸、嘉澳環保、凱實金橋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等重大項目落地。并積極參與市級產業基金、新材料基金、新能源投資等產業基金,助力市級重點項目建設,驅動產業協同發展,加速集群集聚態勢的形成。
加快能源布局,助力產業升級。順利完成連云港市能源集團的組建和運營,確立“1+N”模式實現公司扁平化管理,采用合作共建、獨立運營、資源共享等多種商業模式,快速構建了“風光氫儲、源網荷儲”一體化的產業布局。能源集團作為全市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投資主體,自建的150MW/300MWH儲能電站項目已建成并網,醫藥創新產業園“低碳園區”,滄海包裝、纖維研究院廠房屋面光伏,臺南科技園可移動光伏等4個分布式光伏項目已投入運營;自建的300MW集中式光伏項目已開工建設,參股的三峽項目一期已并網發電。同時,工投集團已與華能等央企、頭部民企開展能源項目股權合作,全力推動全市新能源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
建設產業園區,完善配套招商。強化精準招商,成立工作專班,重點圍繞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大力開展駐點招商、以商引商、產業鏈招商,成功招引了一批優質企業項目落戶港城。截至目前,園區新增善灣生物等入駐企業7家,銘毅智造基因測序儀項目投產,貝美藥業、圣兆藥物項目開工建設,園區整體入駐各類企業20家,園區承載能力顯著提升。
提升金融服務,扶持實體創效。工投金融堅持創優擔保、應急轉貸、小額貸款服務,高效解決中小微、三農客戶融資難題,全面落實全市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80條措施,完成政策性和商業性擔保公司建設,推進普惠服務品牌建設,加大對小微、三農業務的支持力度,十年來,累計扶持中小企業5000余家,助推江蘇鼎味、潤普食品等多家企業上市,為科創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完善經營機制 激發企業活力
國企改革的核心在于優化經營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工投集團通過近十年的努力,構建了適應市場化需求的現代化企業治理體系,扎實推動“瘦身健體”“資產盤活”和“人才強企”三大目標落地生根。
優化產權結構,提升運營效率。制定并落實《集團內部產權重組總體方案》,通過股權劃轉、吸收合并、清算注銷等多種方式,整合內部資源,清理“兩非、兩資”、四類企業、三類參股等企業法人,積極指導相關企業妥善處理劃轉“脫鉤企業”資產重組等工作,久拖不決的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有效化解。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來,工投集團進一步實施“瘦身健體”戰略,強化優化產權結構,顯著縮短決策鏈條,進一步提高各權屬企業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輕裝上陣、把握先機。
盤活存量資產,提升資產效益。通過戰略重組、資產轉讓、資產租賃、作價入股等多元聯合開發方式,積極盤活低效、閑置資產,成功促成凱實金橋、矽旺電子、滄海包裝等一批新能源材料項目落地開工;推動池塘規劃整合,充分應用“光伏+”集約用地發展思路,讓傳統養殖與綠色能源融合發展,深化與央企、省企、大型民企的戰略合作,推動多個高標準海水養殖漁光互補示范項目開工建設,逐步實現“上可發電、下可養殖”的新型經營模式,使得每畝水面年租金增效千元以上。
強化人才建設,激發人才活力。按照“效益增長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核心是激勵,激勵的核心是分配”的理念,全面推進經理層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定崗定編定員”、“揭榜掛帥”超利分享、全員績效考核等重點工作,落實“三引三育三留”工程,以校園招聘引為重點、社會招聘為補充、獵頭招引為突破,實施精銳人才“點將育”、精干人才“蹲點育”、骨干人才“專題育”培養計劃,落實“居、醫、學、業”高層次人才服務政策,建設“人才公寓”,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出臺《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管理辦法》,持續推行“競爭上崗”,人才活力顯著增強。
深化基礎管理 提升質量效益
工投集團圍繞“三增兩降雙減”(增權益、增營收、增利潤,降成本、降負債,減虧損面、減虧損額)的目標任務,深化基礎管理,確保整體效益持續提升。
加強黨建引領,把握發展主線。深入開展“政治引領、忠實踐行”行動。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好黨內集中教育和黨員經常性教育。有機整合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讀書班、“第一議題”制度、專家輔導等多種學習形式,將政治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集團經營管理的強大催生力。
堅持創新驅動,推動新質發展。加強產學研融合,以集團纖維新材料研究院為核心,整合多方平臺資源,打造企業科研聯合體,與山東大學簽訂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發中試與檢測評價基地合作協議,加快一批科技型項目在連云港產業化實施。截至目前,工投集團持有專利210余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家,以技術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提升基礎管理,保障高效運營。扎實開展“基礎管理提升年”、“三精管理”等管理提升專項行動,構建精干高效的組織體系、成本領先的管理體系和效益優先的經營體系,推進戰略投資、安全管理、風險防控等專項管理提升。厘定集團公司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權責清單和議事規則,堅持董事會應建盡建、“外大于內”,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落實經理層職權,建立起組織有力、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強化“產供銷”等環節全流程風險管控,全力保障企業健康高效運營。(王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