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王工的技術改造不僅降低機械手故障率、節約維修成本,而且降低勞動負荷、提高生產效率!應該獎勵啊!”
4月18日下午加工鹽車間支部書記剛走進包裝室就聽到操作工楊崗興奮的喊話。映入眼簾的是全自動機械手前位于上方的皮帶輸送機上50公斤鹽包在短暫停頓后,穩穩落到下方皮帶機鹽包后面,規規矩矩依次排隊輸送到機械手抓臂區。改變了以往隨機無序下落,摞壓到下方鹽包上面,需要人工拖拽下來排隊的被動局面。支部書記調侃楊崗“這下你要下崗了!”楊崗接道“不用拽包,包斤包口質量檢查和機械手碼垛出現異常也要人處理啊”。
楊崗口中的王工是公司安全生產部副部長王以知,他是集團第一批技能大師中的一員,今年作為技術創新方面的杰出代表被推選為集團“燈塔先鋒”培養對象。
4月2日下午加工鹽車間生產主辦陳東巡檢發現生產粉洗鹽墊板不夠用的問題,找到王以知幫助解決。他在包裝室現場調整設置機械手碼垛參數,在安全允許的情況下將每塊墊板的載荷增加33.33%,不僅節省了添置墊板的費用而且減少叉車運轉的次數,降低油耗和勞動負荷。當時他還看到機械手輸送帶旁有個工人經常費力地拖拽隨機摞壓在一起的50公斤鹽包將其排序,詢問得知自動緩停排序裝置出現故障,機械手廠家報價好幾萬元,每個班制專人負責處理鹽包排序、檢查包斤包口和看護機械手運行。他在現場仔細觀察設備線路,發現輸送機也沒有急停開關難以即時應對突發情況,于是用心揣摩制定解決方案。
他花460買了兩個攝像頭和1個急停開關,焊了兩個不銹鋼支架。4月17日王以知利用轉產停機時,與機電工祝葉青、張耀清默契配合在上下兩條皮帶輸送機出包處固定好攝像頭,通過信號線和電線,連接到機械手的控制柜中的電源和繼電器上,編程設置好參數,經過幾次實物運行調試,小半天時間問題就“迎刃而解”。王以知想別人不去想、為別人不能為,專門針對生產難題量身定做的兩個技術小創新,不僅為公司每年節約墊板購置、叉車油耗、設備維修等費用至少20萬元,還極大地降低工人的勞動負荷和消除了安全隱患,不由得不讓人由衷地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