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初度思不惑,何為不惑?未必是不迷惑、不疑惑、不困惑,倒更像是不畏懼的淡然通透,是不強求的從容灑脫。
時光絮語、踏雪蟬鳴,幾度春雨幾度秋。師范生,樣樣學,樣樣不精;小學老師,學生開心、家長放心、校長寬心,自己心虛;西部計劃志愿者,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領略三秦大地的淳樸民風,感悟人文底蘊的潤物無聲;義務兵,“若有戰、召必回”是歸夢軍營的念想和衛國建功的渴望;鹽四代,從仰望到傳承,從生產一線到服務一線,彈指十五年,鄉音未變、鹽味漸濃。在歲月更替中領悟“以入世之心做事、以出世之心做人”,在生命長河里體會“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昕夕十九載,連理十四年。起初為合拍,性子慢的我變成雷厲風行的蝸牛,性子急的她化身慢條斯理的平頭哥,繪就別致畫風。如膠似漆后的細水長流,爭執,不愿遷就、彼此約束,反思、妥協,不斷磨合,尋找平衡和出口;留有自我和解的空間,保持我的原滋原味、不棄你的沒心沒肺;驀然回首,曾令彼此教條的過往,竟然變成帶著善意的調侃和放下執念的釋然。做守望相扶的兩棵樹,信任欣賞,向陽共長。婚姻課堂里的小學生,感恩相伴,享受柴米油鹽的心安。
“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有所不到,請多指教”。不內卷、不雞娃,做兩個閨女心中不咋靠譜的老爸。帶大閨女翹補習班課去逛公園。肉夾饃吃著、板栗供著,邊走邊看櫻花爛漫桃花俏、水中鯉鬧驚鷺鳥,好不愜意,自在治愈。二閨女不想練琴,就草莓捏著、面條嗦著、棒棒糖化著,游樂場走起,安排“必板”,樂在其中。最美人間四月天,挑苣菜、打槐花,順完筍尖兒不歸家。一時興起,帶她倆兒沿老路攀石棚山,砂礫遍布、舉步維艱。出發興奮,委屈摔跤,倔強爬起,登頂傲嬌,盡情歡笑。守護希望、陪伴成長,細嗅人間芬芳。